本文摘要:
原标题:两次考上北大复读,不要用扭曲的奖励政策刺激“考霸”视频截图。这两天,“北大退学复读学生第二次不报北大录取:校长承诺的十万奖金没有兑现”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。 据媒体报道,贵州毕节人陈骁于2019年考入北京大学护理系,高中时被母校奖励10万元,但半年后辍学。2020年,他再次参加高考,在高中校长的建议下,继续填报北大护理系,但被录取后没有报到,准备复读。 最近因为校长答应奖励10万元的事耽搁了,他向媒体求助。10月26日,据媒体披露,陈骁收到了学校10万元的奖励。
原标题:两次考上北大复读,不要用扭曲的奖励政策刺激“考霸”视频截图。这两天,“北大退学复读学生第二次不报北大录取:校长承诺的十万奖金没有兑现”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。
据媒体报道,贵州毕节人陈骁于2019年考入北京大学护理系,高中时被母校奖励10万元,但半年后辍学。2020年,他再次参加高考,在高中校长的建议下,继续填报北大护理系,但被录取后没有报到,准备复读。
最近因为校长答应奖励10万元的事耽搁了,他向媒体求助。10月26日,据媒体披露,陈骁收到了学校10万元的奖励。一些网民质疑陈骁选择复读是为了钱。
陈骁本人回应说,复读真的不是为了钱,下一次高考准备冲刺北大数学系。据报道,陈骁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,他想通过学习和高考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。个人选择可以理解。
“考巴”背后的猜测才是真正的问题。虽然陈骁否认了网民的质疑,但他选择“为了钱”而复读,这并不完全出于网民的猜测。根据陈骁的反映,虽然他的第二次高考成绩是所涉及学校理科的最高分,但对北大数学系来说是不够的。
针对“如果不填北大,那么2020年该校可能没有学生考上北大”,且涉案学校承诺奖励10万元,他听取了涉案校长的建议,重新填了北大护理系——,他解释为“顺便帮校长”。当事人还承认“当陈骁填写志愿者时,他确实提出了建议”。如果这些事实都是真的,那么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无疑是在北清的变态崇拜下,各方互相利用牟利的猜测。
虽然看起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但严格来说有损害教育公平和对其他考生不公平的嫌疑。从“爱”的角度来看,即使出身贫寒的陈骁为了报酬而复读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人们可以说他目光短浅,但他不应该苛刻。“穷”足以说明很多选择的出发点;就“理”而言,他两次考上北大,荒废学业,也是对名校招生资源的浪费。每次考上他就放弃学业,这是对另一个有望考上北大却考不上的考生的排挤。

其实之前也有类似陈骁的案例,这种情况也叫“考巴”现象。所谓“考巴”,就是考上北大、清华等名牌大学后,不报到,或者退学,然后报名参加下一年的高考。两次考上清华,一次考上北大的张飞,成了争议人物。2007年,“考巴”一词也被教育部列为171个汉语新词之一。
舆论对“考巴”现象有不同看法:有人崇拜“考巴”,认为反复高考可以稳定考高分,考上北大清华才是真正的校长;有人质疑“考巴”为了获得高考奖励而反复参加高考,是一种短视的考试致富方式。对于通过获得高考奖励来改变家庭状况的选择,公众也有不同的看法:有人认为批评家不知道“穷”是什么意思,也有人认为把宝贵的青春花在重复高考上是浪费时间。
讨论个人的选择意义不大。比如,陈骁是否选择复读来换取高考的奖励,虽然有缺陷,但都是他自己的选择(包括申请博士之后的同一个专业
学生考上北大的清华后,会得到当地政府、社区、企业等的奖励。比如东莞东城文堂社区有个“传统”,给考上清华北大的社区学生奖励20万。这种奖励机制虽然能体现出社会对优秀学生的高度认可,也有其进步意义,但必然会激发“名校情结”,尤其是“北清崇拜”。
地方学校为了体现“北清至上”,也开辟了奖励缺口,设立了北清等“双一流”大学等不同的奖励档案,无疑会加剧升学竞争,促进高分复读现象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要消除“考霸”现象,就要回到“北清崇拜”的根源。不久前发布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明确指出,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,不得以高考升学率来下达升学指标或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、教育部门、学校和教师,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项目、经费分配、评估评价等挂钩。

不得以任何形式用高考成绩奖励师生。严禁公布、宣传、炒作高考“第一”和升学率。这项规定的引入是为了控制对高等教育成就的扭曲观点。
然而,如果要实施这项规定,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措施。比如地方政府坚持用高考成绩奖励学校、老师、学生,谁来追究责任?这个问题应该有答案。需要指出的是,总的来说,舆论并不反对奖励高分学生。
一些民办学校、复读机构、企业奖励学生高分,属于企业自主行为,用自己的钱,难以约束。不过这一招的定位值得思考:鼓励努力学习没问题,但如果是鼓励“清北情结”,就结束了。简而言之,一方面,禁止炒作高考成绩和状元。
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和公立学校不得奖励高分学生;一方面,各地、各有关方面各行其是,由此带来的政策执行处于尴尬境地。我们要正视——,需要改革教育成果观。
我们不能再把大学划分成369等等。而是要推进人才评价改革,扭转用人“唯名校”、“唯学历”的取向,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观。在这里,是时候抛弃扭曲的奖励机制了,奖励是考上清华或者北大。
熊丙奇(教育学者)编辑:黄晓东。
本文关键词:‘,开云,体育,’,两次,考上,北大,又,复读,开云体育,别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-www.cailirong.com